作为中国特大型央企的典型代表,在面向国际化、多元化和集团化发展进阶的同时,将信息化作为未来企业发展的新型动力引擎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但面对于身后庞大的机构脉络和体制惯性,任何局部创新与变革都将是一种令人敬畏的挑战,更何况是结合几十家大型集团性单位的协同性信息化服务变革。这种变革的困境一般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信息化的“福利”优势不显著。长期处于非市场化的竞争环境,导致危机感和效率提升意识不足,信息化能为企业带来降本增效的“福利”相对于多数国企在现有业务模式(togaf认证)下所获得收益就显得不是那么明显了;?
(二)生产方式变革危机。传统行业存在着大量的劳动密集型员工,一线业务操作层员工对信息化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有限,而“降本增效”和“资源整合”这些信息化优势,又与庞大组织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产生一定层面的冲突,信息化在机构内的内生动力不强;
(三)专业化人才缺失。大范围的信息化推进,必然需要引入大量的专业化人才,并为这些人才设置有利于信息化工作开展工作环境和工作机制。然而,新的血液和规则的注入自然也会打破既有环境的平衡性,更何况我国央企的体制下,任何的机构变迁和核心岗位设置也是要经历层层行政审批,等到批文下来,人、机构和规则也许已经变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