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案例二:项目团队
阅读以下关于信息系统项目管理过程中人力资源管理方面问题的叙述,回答问题1至问题3。
6.2.1案例场景
刚刚做完安徽的项目回到长沙,中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Z公司)项目经理王啸杰一时还闲不下来,抓紧时间阅读管理方面的一些书籍。下面的这段话引起了他的强烈兴趣:
“即使是全时工作的员工,完全听命行事的下属也越来越少,甚至基层工作也是如此。他们越来越属于知识工作者。甚至基层工作也是如此。他们越来越属于知识工作者,而知识工作者不是部属,他们是伙伴。通过见习阶段后,知识工作者比他们的老板更了解他们的工作,否则他们就不能发挥什么作用。事实上,因为他们比组织里任何人更懂得他们的工作,也是称之为知识工作者的部分缘由。
知识工作者与主管之间的关系,用交响乐指挥和演奏家的关系来形容,远比传统的主管和部属关系来的贴切。一般来说,知识工作者的主管不会做部属的工作,正如乐团指挥不会吹喇叭一样。反过来,知识工作者需要依靠主管指引方向,确定整个组织的表现,也就是标准、价值观和绩效应该是什么。总的来说,越来越多的知识工作者需要被视为义工来管理。没错,他们支取薪水,但是知识工作者具有流动性,他们随时可以离开。他们拥有自己的生产工具,那就是他们的知识。”(引自彼得。德鲁克的《21世纪的管理挑战》)
王啸杰想起了自己的公司和自己的项目团队,觉得很多问题的根源其实都是这一点,就是是否按照知识型员工的方式去管理项目团队成员。
【问题1】(8分)
请用200字以内的文字描述你对彼得·德鲁克的话的理解。
【问题2】(8分)
请用300字以内的文字从项目团队建设和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请结合你本人的实际项目经验,分析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
【问题3】(9分)
请用400字以内的文字说明如果您就是王啸杰,请谈谈你准备打算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管理项目组成员。
6.2.2案例分析
【问题1】
“知识工作者”是由刚刚逝世的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的彼得·德鲁克首先提出。德鲁克认为,知识员工是指“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而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不再是一种成本或者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资源,必须以资产来对待。现在企业高层领导普遍面临着如何管理“知识型员工”的难题,如何驯服和带领这群“战马”?企业领导更多的往往是“束手无策”。
与传统企业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有一些特殊性。一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不愿像流水线上的操作工人一样受制于人或物化条件的约束。二是忠诚度低,流动欲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接受新工作、新任务的挑战,因而拥有远远高于传统普通员工的职业选择权。一旦现有工作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或缺乏个人发展空间,就容易另谋高就。三是工作过程难以监控。知识员工主要从事创造性的工作,其工作过程没有固定的流程和步骤,呈现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支配性,他们的灵感和创意可能发生在任意的工作外时间和场合。因此,传统的管理规章、操作规程对知识员工没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四是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他们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强烈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五是个性突出,蔑视权势。他们大多个性突出,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沟通、重视、信任、承诺、支持、创新、学习、合作等成为知识员工的管理法则。
【问题2】
在知识经济时代,能否掌握和应用管理知识员工的技巧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是企业软管理的关键。但是我们看到知识员工与非知识员工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因而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不完全适用于他们。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充分考虑知识员工的个人需求,设法激活他们的个人原动力,才能充分发挥知识员工的能动作用。21世纪,“管理”所能做的与此同样重要的贡献,就是必须增加知识工作和知识员工的生产率。对于知识员工来说,每天上班,更多的工作时间是坐在办公室里面,究竟是在发呆、在思考,还是在“想入非非”,我们不得而知,但是无可否认,知识员工更多的工作在于思考(脑力劳动)。那么,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如何对知识员工进行管理,如何衡量他们的工作,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究竟采用著名的X理论、Y理论、Z理论?或者还有其他更好的管理窍门?
其实,管理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更多靠建立一套完善的激励机制,比如彼得·德鲁克的管理寓言《怎样给猎狗分骨头》中的“那块骨头”。寓言故事中的猎狗代表了正在工作中的人们(知识员工),而那块骨头又代表了什么呢?有人说是金钱,有人说是股权,也有人说是权力,还有人说伟大的远景。那么,管理大师德鲁克寓言中的骨头到底是什么?也许,我们只有从员工实际中能够寻找到答案。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更多应该依赖于知识员工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对知识员工的管理更多的是自我管理。因为知识员工都受过高等教育,具有良好的素质、专业知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都希望知识的得到有效的运用,实现自我的价值。知识员工的劳动是一种脑力劳动,由于知识作为人们认识或感知的结果,其具有特殊的属性,以及其作为知识载体—人的复杂性,则长期以来对知识的价值、掌握知识的人的价值进行准确的度量,是十分困难的。因为毕竟不是体力劳动者,不能用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方法来管理知识员工,否则“大材小用”,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知识员工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属于复杂的理性人,是难以分析和解剖的群体。其工作自主性和独立性强,需要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一定的自主、自治权,这带来了管理的难度;知识工作的创造性特征,要求对人力资本做出投资,但这种投资回报具有不确定性,使得激励具有很大的风险性;知识员工的教育程度、工作性质、工作方法和环境等与众不同,使得他们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心理需求,并向着个性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加大了激励的挑战性。因此,对知识员工的激励需要更加丰富的方法和手段,以适应这一群体的人性特征。
当把这种激励再放到合作联盟并进行创新性的活动这一背景中时,更加大了激励的难度。创新联盟相对于单一、独立的组织而言,是一个多目标、开放式、复杂性的系统组织,其多目标表现为弥补资源不足,降低研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时间,降低研发风险等;其开放性表现为联盟组建与运作过程中的成员变动频繁、信息往来密集;其复杂性既表现在联盟成员众多,成员之间是信息、知识、资源、资金的集成,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信任管理关系、利益分配关系等。在这样一个系统内针对来自不同组织的知识员工进行激励,有极大的难度和挑战性。
【问题3】
50年前,德鲁克就指出了知识员工的重要性,而且哈耶克也认为企业能力本质上是知识专有,只有知识才能最终解释核心竞争力,也惟有知识和知识员工才是企业核心能力产生并不断发展和超越的最终逻辑归宿和惟一源泉。只有企业提供能够充分激发知识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最佳手段,通过激发知识员工内在动机,促成其知识的吸纳、共享和创新,形成组织的独特竞争力,推动组织竞争优势的形成和不断发展。
一是“管人”要向“管事”转变,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价值。在传统的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更多地苛求员工遵从刻板、僵硬的工作规则,通过严格监管“人”来实现“工作目的”,容易忽视个人的意愿和价值。这种管理对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员工来说,的确曾起到规范、约束的积极作用。但在知识员工越来越多的今天,显然这种管理已不合时宜,同时也与我们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不相适应。因此,我们要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原则,要从“管人”向“管事”转变,通过“管事”来达到“管人”的目的,要侧重监管工作进度、质量和结果,而不宜过于刻板、僵硬地苛求人、约束人。组织中的工作设计应注意考虑体现员工的个人意愿及价值,尽可能为员工创造一个既安全又舒畅的工作环境,可以尝试弹性工作制,加大工作时间的可伸缩性和工作地点的灵活多变,并建立以团队友谊为重的企业风格和企业文化,使员工觉得工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只有能在工作中大显身手,充分实现自我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有人担心,过分强调自主会带来“放任自流”的负面效应,这要依靠对工作进度、质量和结果的有力监管来实现收放自如的控制,否则就会走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局面。
二是要建立“赛马”机制,激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无为而治”。对知识员工,我们不但应抛弃传统刻板的管理方式,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和运作方式,更需要以多元化、人性化、柔性化的管理来激发知识员工主动献身与创新精神。首先要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赛马”机制。海尔倡导的“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的管理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很高的适用性,尤其适用于对知识员工的管理。其核心思想就是建立和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内部竞争环境,把所有员工置于同一起跑线上,让所有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当然这需要大胆打破学历、职称、资历等种种条条框框的限制。其次要建立健全有利于人际沟通的制度,提倡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依靠理解和尊重,靠高尚的人格和互动的心灵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这种心灵沟通和感情认可的方式,使知识员工在自觉自愿的情况下主动发挥其潜在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三是要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在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管理知识员工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丰富现有的激励手段,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以满足员工素质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多层次的个人需求,从而激发知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首先,要严格贯彻落实实施“以岗定薪,易岗易薪”的薪酬用工制度,推动薪酬用工制度与市场高度接轨,并通过“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职业生涯设计”等手段来体现知识员工的价值。其次要全面推行“收入与绩效挂钩,分配向‘三高’倾斜”的绩效考核管理,要把员工的贡献收益与企业的发展前景紧紧捆绑在一起,实现风险同担,利益共享,共生共荣。同时也可以尝试采取员工持股权、知识参与分配等方式。
四是在职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营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在知识经济时代,在职培训和教育是企业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为此,企业在发挥知识员工作用的同时,需要加强对他们的全面培养,使之与企业的发展同步成长,并能在未来的发展中承担重任。同时要充分了解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为其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要让知识员工获得公平的职位升迁或是创造新事业的机会,让他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发展前途。
在“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国家治理理念的今天,我们应当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员工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员工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别。我们要结合知识员工的特点,突破刻板的管理思维,全面贯彻人本管理,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内部竞争机制,以“监管工作进度、质量和结果+绩效管理”为手段,激活知识员工的个人潜能和创造性,以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达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目的。
6.2.3参考答案
【问题1】(8分)
德鲁克认为,知识员工是指“那些掌握与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而21世纪属于知识经济的时代,人不再是一种成本或者一种工具,而是一种资源,必须以资产来对待。应当深刻地认识到知识员工与传统意义上的普通员工在管理上有很大的差别。要结合知识员工的特点,突破刻板的管理思维,全面贯彻人本管理,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内部竞争机制,激活知识员工的个人潜能和创造性,以促进工作绩效的提高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从而达到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目的。
【问题2】(8分)
与传统企业一般员工相比,知识员工在个人特质、心理需求及价值观念等方面有一些特殊性。一是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注重自我引导和自我管理。二是忠诚度低,流动欲强。三是工作过程难以监控。因此,传统的管理规章、操作规程对知识员工没有很大的意义,甚至可能成为一种束缚。四是具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渴望。他们注重自身价值的实现,渴望看到工作的成果,注重他人、组织及社会的评价,强烈希望得到认可和尊重。五是个性突出,蔑视权势。他们大多个性突出,不愿随波逐流,趋炎附势,传统组织层级中的职位权威对他们往往不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和约束力。因此,沟通、重视、信任、承诺、支持、创新、学习、合作等成为知识员工的管理法则。
【问题3】(9分)
(1)“管人”要向“管事”转变,充分体现个人意愿和价值。要在管理中更多地体现“人性化”的原则,通过“管事”来达到“管人”的目的,要侧重监管工作进度、质量和结果,而不宜过于刻板、僵硬地苛求人、约束人。
(2)要建立“赛马”机制,激活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其核心思想就是建立和营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内部竞争环境,把所有员工置于同一起跑线上,让所有员工在既定的、大家认同的规则面前公平、公正、公开地竞争,在充分的发展空间内优胜劣汰。
(3)要完善的薪酬激励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管理。实现激励体系的多维化发展,以满足员工素质不断提高而出现的多层次的个人需求,从而激发知识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
(4)在职教育与职业生涯设计相结合,营造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