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学员与课程的具体情况平衡“雅”与“俗”
选择“雅”还是选择“俗”,应该根据课程对象、课程内容、课程形式和课程过程等因素做出正确选择。
针对年轻的朋友,可以多采用一些通俗的语言甚至是网络语言,诸如“爽歪歪”“酷毙了”“帅呆了”等,或者提及韩寒、郭敬明、周杰伦等人物,可以拉近与学员的距离,不至于有代沟,从而使培训师与学员的沟通更为顺畅、高效。如果针对年长的朋友,来点孔孟之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伟大诗人白居易每每写完一首诗还要读给老奶奶听一下,看看老奶奶能否听得懂,何况我们呢?
在讲授一段概念较多的内容时,单一的理论阐述久了就会让学员产生听觉疲劳,走神、犯困。当不能改变内容时,我们可以改变形式,此时,插入诸如故事、音乐、影片、案例也许是一种好的选择。而在过于活跃的课堂上,进行一下升华,总结一些精辟、易记的语言,也是一种好的选择。
大部分课程在设计的时候要讲究严谨的逻辑关系,在文字表达过程中(如PPT、参考资料、参考图书等)是要追求文雅的,但培训师现场讲授的时候应该以多数学员甚至是全部学员都能听明白的方式来讲授,可能就要“俗”,即通俗,做到“深入在己,浅出示人”。
在讲授过程中,还应该根据学员的表现、反馈来临时调整“雅”与“俗”。